To Be Elsewhere

前些天,很偶然的機會看到夏宇的詩集,隨便翻看了幾首,忽然被那首《To Be Elsewhere》驚艷到。她說:

相遇某一個濱海小鎮

共度美好一夜沒留下地址

各自他去。三年後

又不期而遇

整整

三年之中被小說敘述

所丟棄

他們不知自己是誰

再另外一個世界裡似曾相識

地遇見

一問:你是誰看起來冷和疲倦

一說:我只知道我穿的毛衣脫了線

只要你拉著那線愈拉愈長

我整個人就會消失不見

尤其喜歡最後三句,便拿來主義地用作了MSN的簽名,也算增加一點文化的氣息。工作之後愈來愈覺得,人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功利。用 @brucasz 同學的一句話說,文藝又不能當飯吃。。。

記得曾經說,要為某人寫詩,要吃她的煮的菜看她的演出。現在看來都好像玩笑一般。看到夏宇的詩,忽然想起這一茬,好像過去很久遠了。前兩天班車上我跟安說,其實說到底我都是個帶有完美主義情節的悲觀者,墨菲定理的忠實信徒。對過於美好的東西往往會覺得很不真實,還總是伴隨著不好的預感。結果在消極的心理暗示和患得患失的心態下,結果也可想而知了。性格決定命運,其實也是很有道理的。

說回這首詩,JC同學說讓她想起兩部電影: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。相遇和重逢永遠是文學和其他各種藝術的寵兒,不斷提醒我們“緣分”這個東西的奇妙。曾經戲稱,緣分這東西,只不過是個統計學上有意義的東西罷了。具體到個人,不外乎“遇見”和“沒有遇見”這2種極端的情況,而不是在“遇見”和“沒有遇見”之間的某種分佈。既然這樣,就用山寨版倉央嘉措的一段詩作為結束吧:

與有情人 作快樂事

別問是劫是緣

updatedupdated2010-11-192010-11-19